自己與社大(社會大學)的第一次接觸是五年前上信義社大的台灣原生植物課程,每週六上午三個小時的室內課,外加學期中兩次的全日戶外植物觀察活動。當時因為綠建築的關係,對所謂的生物多樣性非常好奇,正好又收到信義社大的課程簡章,就連續上了兩個學期。其中,第一學期因為完全新鮮與初體驗,也就格外起勁;但第二學期對於一再重複的內容,在漸感無趣下慢慢不起勁;當然,第三學期就沒有再報名了,巧的是其他同學也和我有相同的感受,於是這門課到第三學期也就沒有開成了。
雖然只上了社大兩學期的台灣原生植物課,但從中觀察到社大在台灣確實是個很有創意的作法,並且提供實質上的功能;我們常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外,社會教育是人生另一個學習的大平台!而社會教育的學習,除了來自每個人日常生活與工作面的接觸外,台灣各地的社區大學就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管道,同時更是退休族與銀髮族群絕佳的社交平台。
社大課程有平日班、及夜間與假日班兩個系統,就和一般的志工團體一樣,平日班主要針對家庭主婦、退休族、銀髮族與自由業等;而夜間與假日班則以上班族為主。前者參加社大的目的在於能夠豐富平日單調的生活,而後者則仍然對於知識學習與吸收存在渴望,社大等同於另類補習班或才藝班一樣。所以,嚴格地說,社大在台灣最大的創意與貢獻仍在於平日班,尤其服務眾多家庭主婦、退休族與銀髮族等資深學員們。
所以,社大名稱上用「大學」,但這個社區大學的「大」在於強調其廣度---享受多方學習趣味;不同於一般大學的「大」在於重視其深度---傳授深奧學問!兩者理念與重點不相同,就如一位資深社大學員所說:「都年紀一大把了,哪還能記得那麼多,學習本身不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快樂生活!」所以,課程安排與設計、以及帶領老師的個人風格,成了社大開課能否成功的關鍵。
在社大的師資方面,專業能力與知識是否頂尖,並不是能否擔任社大老師的絕對條件!是否符合社大學生的需要,包括課程的亮點、老師的親和力等,讓社大能招得滿學生、課能開得成才是首要條件。即使如此,社大開學後還有好幾週的試聽期(類似「產品試用期」),學員對於課程內容與上課老師不滿意的話,都還可以轉班或退費,如此一來更強化了社大的「學員導向性」,也完全區隔於一般正規教育學制的「課程導向性」,這對開課的社大老師是很大的挑戰。
此次參加「140710 崇光社大羅東太平山人文生態走讀」活動,可以感受到優質戶外活動非常受到退休族與銀髮族等資深學員們的歡迎,儘管社大已經放暑假了,仍不減社大同學們對探索台灣深度之美的熱情,受歡迎的老師在熬不過眾人的期望下,只好義務性帶同學們再完成一趟台灣深度走讀;而全隊中以任課老師的年紀最小(雖然也有四、五十了!),在角色上一方面是社大的老師,另方面則是學員們的好弟妹;在課程上一方面幫學員們安排與導覽台灣具深度的行程與內涵,另方面更悉心照顧每位長輩們的快樂與安全。這裡面多少就能反映出社大老師與學員間的微妙互動關係。
由社大台灣人文與生態深度走讀課程的受歡迎程度,可以看出台灣富裕社會下,很多退休族、銀髮族、甚至於貴婦族們、乃至於退居二線的老闆們,其實有心、有閒、也有錢,期望參加更多台灣深度走讀活動,正需要像社大這樣的官方認證平台,提供具深度的行程規劃與導讀,而不同於台灣坊間一般缺乏主題性走馬看花的旅行團行程。
經個人觀察與分析下來,退休族、銀髮族、甚至於貴婦族們對一般坊間旅遊行程的顧慮有:1.對台灣旅行社與行程缺少信任、2.對一般導遊素質普遍質疑、3.散客團圓間缺少認識與感情、4.不是常態與週期性的固定活動、5.參雜潛在販賣與購物活動影響旅遊品質。
相反地,退休族、銀髮族、甚至於貴婦族們願意報名社大課程,也有以下幾項原因:1.社區大學名字取得好+被政府認可與監督的機構、2.上課地點明確與安全、3.課程資訊公開又有試聽期可加退選、4.具有社群網路與結交朋友的平台功能、5.課程多元化足以填補平日空白時間、6.社會教育功能取代商業利益導向。此外,一經接觸社大課程活動后,課程與老師口碑不錯的同一班學員間往往會成為共學的好友,並繼續相揪參加下一期的課程,形成正向循環。
總體而言,台灣的社區大學除了提供退休族一處另類學習與體驗的環境、更提供了一個健康與歡樂的社群活動平台,是台灣的另類創意與驕傲、以及銀髮族的另類社會福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