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人文風貌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蘭嶼有很多當地動植物特有種,又有獨特於台灣本島原住民族的達悟族,從1895年日治時代開始進行台灣全面調查時,就已肯定蘭嶼的獨特性。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t 1:滬尾歷史

  1. 「淡水」在台灣地理與歷史上可是個老地名,西元1723年即設有淡水同知、到了1727年正式設淡水廳,行政區涵蓋濁水溪以北;之後行政範圍縮小為新竹以北…;當台北於清末1875年設府時,下轄新竹縣、淡水縣、宜蘭縣與基隆廳時,淡水行政範圍仍然涵蓋大台北地區與北桃園,且一直延用到1895年日治時,淡水縣才改設為台北州,台北正式取代了淡水的老地名。
  2. 「滬尾」則一直是淡水河口北岸聚落的名稱,從文史面推論「滬尾」應是由平埔族語hobe轉譯而來,是河口的意思,該地名起源同「艋舺」由平埔族語的「moungar」獨木舟轉譯而來;滬尾地名一直延用到日治時代1912年,才正式被「淡水」地名所取代!所以,對於今日淡水地區文史的討論,還是以滬尾稱之較能呈現台灣文史的氛圍、及文創的精神。

註1:淡水縣在1875年台北設府以前,隸屬於台灣府淡水廳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下田幹活拔除粉綠狐尾藻: 

  1. 又名水松:原產地中國及歐洲,原栽植為觀賞性水生植物,在台灣屬於外來種;在宜蘭當地友善農耕田裡,近年來卻成了強勢外來種,令農民頭痛。
  2. 台灣原生種vs強勢外來種:前者原來就長在這塊土地的物種,生態系穩定、食物鍊完整;外來種則從台灣以外地區引入,大部份會因適應不良而陣亡,少部份生存下來會成為馴化種,如稻米與香蕉;更少數則因為適應力超強、生命力旺盛而成了強勢外來種,回過來危害當地原生種,如田裡福壽螺、水族箱溢出的垃圾魚、及本次的粉綠狐尾澡。
  3. 強勢外來種:為何我們必須干預、控制或消除,而不是依達爾文的物競天擇說,任其競爭?…因,外來種在引入時,它們的天敵沒有一併引入,在缺乏天敵制衡下,生態會失去穩定,台灣山林現正遭受小花蔓澤蘭的嚴重危害,又是一例

B. 賴青松宜蘭穀東會: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緣來會:雖然放暑假了,但崇光社大紫茵擔任老師的週三+週五班同學們,在學員原鄉羅東人的淑姬與棟樑夫婦盛情邀約下,展開兩天一夜的的羅東+太平山行,包括第一天的林美石磐林道健身、宜蘭縣政府綠建築體驗、羅東文化工場參訪、梅花湖單車咖啡、以及羅東夜市人擠人;還有第二天的太平山土場、遊客中心、翠峰湖環山步道健走、太平山山莊吃泡麵、鳩之澤溫泉浴,最后在學員淑姬夫婦招待的圓山山頂會館晚餐作ending;一夜的部分,也很特別,一行二十多人就住在淑姬羅東市區的五層樓新家,重溫年少學生時代的團體住宿,是很特別的體驗。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雨天是萬物最活躍的時候,尤其11月份東北季風下、平日、細雨天的宜蘭人文與生態走讀,最是令人悸動!因為,生態在下雨的時候,更能彰顯出生命力,每回下雨天單車上下班時,看到淡水河水岸優閒飛翔的鳥兒、緩步爬行的蚯蚓、狂奔自在的快樂狗群(note:稱他們是流浪狗、或野狗似有不妥,他們是Happy go!)、以及更顯油亮的植物群貌,就知道雨天不僅詩情畫意,更有著無比的生命力!而平日天的宜蘭更少了車水馬龍、人車鼎沸的擁擠與嘈雜;此外,招牌的東北季風則最能彰顯宜蘭人的堅韌不拔毅力、及與環境共生的能耐。

台灣人中,一如台南人對台灣文化有著高度的認同與熱情;相對地,宜蘭人對台灣生態守護則有著無比的使命感與執行力,近二十年來,台灣的環境保育作法,一大部分都是從宜蘭開始的。(note:台中,但不一定是台中人則引領台灣的通俗流行文化,如珍珠奶茶、廉價牛排、炸雞排、甚至於汽車旅館等。)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差潭子簡報會議,結束後搭台中55路幹線公車/台中與豐原對開,每10~15分鐘一班,30多分鐘到台中火車站,開始下半天的城市走讀---台中篇,確實也和高雄一樣,台灣的城市越來越有氣質了,大眾運輸方便下,自由行自在又靈活,尤其台中也有了youbike,點會越來越多,讓輕旅行更方便,下次就不用再傷腦筋帶單車的事了,走讀心得分享。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參加資格: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會員

二、入隊年費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主  題:台北州文山郡仙公廟 人文史蹟走讀

二、 活動時間:104年01月24日am 08:30~12:00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和美山環抱於新店溪四潭碧潭、青潭、灣潭、與直潭,外加再往上游一點的另一個塗潭,更上游則是曲尺的朦矇谷、梅花湖、雙溪口…。
    2. 和美山腳下三處渡船口:新店渡口、小粗坑渡口(往直潭發電廠上曲尺古道)及灣潭渡口(到對面灣潭聚落);新店溪的渡船開始於西元1881,早期新店溪碧潭到曲尺的這一帶水域就有九處渡船口,都是當時交通重要孔道,其中又以碧潭右岸的新店渡最為重要,在日治初期為軍事與經濟上的重要交通設施。
    3. 和美山煤礦坑口為台北曲尺道的起點:西元1898年日治時期以軍事需求為由,從新店渡對口的「和美山煤礦」坑口、經和美山腰的灣潭下埔聚落、至小粗坑渡口、過溪至小粗坑、順著山勢上爬伸丈坂、再下切至曲尺;全段日本人定名為「台北曲尺道」,為日治時代最早期開發屈尺、龜山、甚至於烏來林業資源的重要古道,也算是「新烏公路」的前身,相對於清末淡蘭古道西線為「北宜公路」的前身。
  • 和美山周遭文史景觀點:a.東北2點鐘方向高速數公路下方瑠公圳引水口、b.東南方5點鐘方向為開天宮與大坪林圳引水石腔、c.及更遠4點鐘方向在青潭下方為大坪林圳引水口、d.曲尺古道起點、e.碧潭吊橋、f.石壁為孫科題字。
  • 和美山步道走法:a.主步道水線接渡船、b.主步道山線登頂、c.印度橡膠樹步道(舊柏油路)、d.賞螢步道(筆羅子步道)、e.和美山153m登頂環繞步道---逆時針先賞螢步道再緩坡登頂再下山、f.和美山153m登頂環繞步道---順時針先陡坡登頂再緩坡下山、g.先渡船至對面再逆向主步道水線、h.整個和美山步道系統的樞紐為「文學廣場」
  • 和美山步道後續行程:主步道水線向南下階梯木棧道至和美礦場宿舍,續南行沿灣潭路走山線到海會寺、或延水線小農路亦可達海會寺,古早時代有渡口,現在已不復存在;該地為灣潭形似半島出產綠竹筍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58年天津條約後中國門戶大開,且必須確保西方傳教士的安全;馬偕博士於1872年抵達滬尾(今淡水)傳教,開始了馬偕禮拜堂的歷史;禮拜堂右側的滬尾偕醫館保留當年的風貌成為文物陳列館,而歌德式尖拱的禮拜堂則由馬偕兒子募款與設計、再由日本營造廠興建完工於1933年,作工非常細緻,連教堂的橫拉木窗都能隱身於雙層磚牆內;此外,由禮拜堂拱門眺望前方廣場---淡水藝術穿堂,在多層次的時空交錯下,更豐富了馬偕禮拜堂的人文與藝術價值。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廣場,英文square、或plaza,是一座具魅力的城市或地方所必備的都市空間元素,台灣各地傳統的廟埕約略有廣場的味道;但1945年台灣結束日治的國府時代起,台北街區內少有廣場空間,一直要到1980年代才陸續出現了璢公圳頂好廣場、西門町獅子林廣場、以及公館金石堂廣場,在當時已是不得了的成果,還成了建築系學生專題研究的主題!
非常高興看到今日淡水老街上也有三處精采的廣場,即淡水藝術穿堂、淡水藝術工坊前綠色廣場、及福佑宮前廣場;其中,又以馬偕禮拜堂前的淡水藝術穿堂最為經典,就像全世界知名的廣場一樣深具人文與景觀魅力!期待淡水、乃至於全台灣各地,都能有更多深具內涵的都市廣場,活絡與美化都市空間。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子島自1970年被劃入防洪區,實施禁限建已達45年,造成當地居民生活諸多不便;但另方面,多年來政治人物形形色色的開發話題,又成了炒地皮的樂土,地價連番、來回被炒作著;近幾年來更有”土地炒手”同時大賺頃倒外來廢棄土的錢,讓土地墊高到齊堤防,正好呼應到前任市長的社子島墊高開發模式。


但社子島開發方式再次翻盤,新的市長有意朝向與水共生的模式經營,以符合世界環保趨勢;但,社子島必須確保常年有潔淨、自然循環、與終年流動的水,才有可能呈現出東方威尼斯風味,這確實是一大挑戰;但,既然荷蘭可以做到,台灣也應該可以,至少已經成為一項具前瞻性的市政願景了
真能成功的話,還能讓全世界對台北刮目相看,像2005年韓國首爾的清溪川工程一樣,享譽國際。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滬尾(今淡水)對台灣來說,一直就有些許異國風情的味道,近似日本神戶的角色,就如同台灣安平具有日本京都的意義;而大稻埕對台北的發展,另有一種傳統過渡到現代的傳承感,對自己而言,大稻埕碼頭也是台北水岸單車的重要休憩點、及自己最愛的台北水岸景點。
這回分別於一早7:10去程、及下午 5:40回程兩度經過,特別記錄了假日大稻埕水岸廣場在兩個時段的風情。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m 8:40到嘉義火車站取票,座位為5車2、4號,上車驚喜5車是最前面的第一節,且座位就在司機+守車員座艙後面,中間還有一道上下車門與走道,正好方便自己每站下車拍照。

no.1 嘉義車站海拔30m出發;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同步發表在 fb/劉憲宗/網誌>

阿里山森林小火車主線從嘉義站到阿里山站完成於1914年,之後再完成眠月、東埔兩支線、及眾多分歧線,成為龐大的森林鐵道網,最遠更抵達塔塔加(新高山登山口)。

文章標籤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