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大標本舘的故事: 

  1. 日治時代1920~1940日本東南亞熱帶雨林採集標本,均直接送到台大標本舘,當時位在公舘山軍方營區下方,結合軍隊遠征東南亞的需要。(當時台大動物、植物系與軍方關係密切)
  2. 日本把台灣做為遠征東南亞的前哨站,減少將來日軍東南亞遠征時,死於當地的動、植物病害。
  3. 1928年設立台北東京帝大---台大前身。1895~1928年台灣最棒的標本放在日本東京帝大之植物標本舘,1928年後則放在台大;1895年以前的標本則放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舘。
  4. 台灣吃破朴子,全世界唯一。<破朴子(破菩子、破布子)在煮得稀爛時會一個個爆開,發出“卜卜”的聲音,因而得名。>
  5. 和銀杏相親的植物在兩億七千萬年前就已經生成,是裸子植物,屬於銀杏門。在大約一億多年前的侏羅紀後期,銀杏類廣泛分布於地球上。而現在的銀杏是這個門的植物中生存至今的唯一成員,因此又被稱為「活化石(孑遺植物)」。(單門單種) 
  6. 日治時代台灣博物會訊為認識台灣早期植物的最重要刊物。

 

生態旅遊:

  1. 郭城孟老師無意間生態旅遊的構想為當時行政院長所認同,進而創設生態旅遊協會,其想法是以民宿為中心,並以民宿主人發展與行銷生活地景。
  2. 台灣未來重要的living style ,行銷我們怎麼活<民宿扮演重要角色<以民宿主人為核心並介紹:a.空間+b.文化+c.導覽。
  3. 動物園不僅看世界各洲與各地的動物<裡面植物與環境背景也應該一致。

10.  美國重要植物學家熱愛台灣豐富多樣的生態,最後死在台灣阿里山上的植物田野研調,野外夜宿時被螞蝗侵入鼻口後,中毒身亡。

11.  台灣高冷蔬菜與水果的始作俑者為台大園藝系。起因台大接收日治留下來的埔里深山梅峰農場,但當時必須由農場自籌經費,因而台大園藝教授研發出高山蔬果及行銷平地,蔚為風潮,但也成了今日生態界所嚴厲詬病的對象。

12.  同上,十年前台大梅峰農場從高冷蔬菜轉型為生態旅遊。<?找機會過去體驗一下>

13.  探索台灣脊樑山脈(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生態旅遊+原住民部落文化,曾兩度出動登山探險隊。

  1. 烏來福山入(福山部落)<太武山泰武出(舊泰武部落),共計56天。
  2. 三貂角Santiago入(譯自西語/貢寮與頭城間岬角/台灣與中央山脈最東端)<鵝鑾鼻(恆春/台灣與中央山脈最南端)出,共計61天。(另台灣最北端為雪山山脈的富貴角Hoek議自荷語)

14.  學生王子/描寫德國海德堡大學生,歐洲大學與所在城市融合,校園分散城市各處,與市民生活合一,郭教授博士學位所讀的瑞士蘇黎士大學也是如此。

15.  郭教授最希望將來有機會“看電影講生態”。<棒 具有啟發性>

 

何謂蕨類:

16.  蕨類是全世界植物中

  1. 唯一幼葉主軸會捲曲<如?號,很可愛!是否歐洲人的問號即發想於蕨類。>,但蘇鐵類則僅葉尾捲。
  2. 莖不顯著,以葉表現為主(近代蕨類)。vs遠古蕨類如筆桶樹,樹幹粗大。
  3. 葉下表面(葉背)長肉眼可辨識的孢子曩群,其外面可能有沒有蓋子(胞膜)。(但近代或較近代蕨類的個別孢子則不易見)

17.  蕨類生長環境需要潮濕有水,因為蕨類的配殖體(生殖器)需要水來游泳與配種,因此蕨類被稱為低等植物!?(現代高等植物則用風媒或蟲媒傳播,所以花粉不需要對水依賴。)

18.  地球約有45億年,到4億年前有森林出現。(台灣水韮<3億年前)

Note:

恐龍(學名:Dinosauria)2.3億年前(三疊紀)~0.65億年前(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是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6億年之久。

通常把在冰河期前存在,冰河期以後仍存活的植物,稱為孑遺植物或活化石植物,而且這些孑遺植物的親屬大多已經滅絕。

地球形成以來冰河時期至少出現過5次:

  1. 休倫冰河時期(Huronian glaciation),出現於24億年前到21億年前。
  2. 成冰紀冰河時期(Cryogenian),出現於新元古代成冰紀,從8.5億年前到6.3億年前。
  3. 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時期(Andean-Saharan),時間跨度較小,出現於古生代晚奧陶紀與志留紀,從4.6億年前到4.3億年前。
  4. 卡魯冰河時期(Karoo Ice Age),出現於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紀與二疊紀,從3.6億年前到2.6億年前。
  5. 第四紀冰河時期(Quaternary glaciation),或稱作更新世冰河時期(Pleistocene glaciation), 當前冰河時期(current ice age),或直接叫做冰河時期(the ice age),開始於258萬年前的上新世晚期,延續到迄今。

19.  遠古蕨類:2~4億年前,五科、五大家族。

20.  中古蕨類:1~2億年前,與松杉柏類森林一起,互相影響與演化,外形怪異。

21.  裸子植物/松、杉、柏等:為2億年前森林主流。

22.  被子植物/開花結果:1億年前森林主流。(傳媒與傳播方式出現)(花花世界與果實都在1億年前出現)

23.  能佔據森林喬木第一層主流地位即為當時的優植物。

24.  森林主流從蕨類<裸子植物<種子開花植物。

25.  熱帶雨林樹冠常在45m以上,canopy layer樹冠層發展生態旅遊,可爬上tree tower的樹冠上俯瞰整片熱帶森林樹冠(應該可以用樹海形容vs雲海)。<徐仁修在荒野推動婆羅洲熱帶雨林的生態旅遊,但蚊蟲多,旅遊代價大。>

26.  鹿角蕨(水龍骨科鹿角蕨屬)能突出熱帶雨林獨立樹的樹冠層,非常能耐旱。

27.  蘭花耐旱,其根同鹿角蕨,皺根,能彈性儲存及萎縮存水功能。

28.  植物照顧太好,太舒適下反而不會開花;只有在危機時,才會想起傳宗接代。<用刀敲打木瓜莖幹使其開花結果,同樣道理。>

29.  台灣高山有針葉林是世界奇觀!全世界島嶼只有台灣與日本有針葉林。針葉林一般在高緯度、且天冷氣候區(如北美、北歐等地);但台灣所處的北迴歸線位置,在全世界其他地區多為沙漠氣候。

30.  2~4億年前之樹幹為二叉分枝。(即遠古蕨類,葉身為蕨類、莖幹為維管束。)<遠古時代仍存活到現在的即稱為孓遺植物>

31.  台灣也是蕨類王國,而蕨類佔有地球最古老時代森林的主流地位。

32.  蕨類依演化分為三個年代:遠古蕨類(與直接遠古遠化關係)、中古蕨類(一次蕨改)、近代蕨類(二次蕨改)。

 

遠古蕨類:

33.  遠古蕨類有五科(五大家族)約2~4億年前:松葉科、木賊科、水韮科、卷柏科、石松科;(葉只有一條葉脈,無橫脈與網脈。)

34.  遠古蕨類五科(五大家族):

  1. 松葉科:裸蕨、一棵樹、松葉、二叉分之枝。
  2. 木賊科:沼澤濕地之孟宗竹、孢子囊穗、且孢子一棵科可見,葉輪生在節上。
  3. 水韮科:如特有種台灣水韮,只有一條葉脈;莖是二叉分枝(只有古老植物才有的特色vs現代的樹已演化為單一樹幹)。
  4. 卷柏科:中葉2行、側葉2行。特色

d1. 葉枝條扁平。

d2. 葉由上往下看可見4行小葉;由下往上看只見2行小葉。

d3. 枝條頂端之葉長孢子囊穗。

  1. 石松科:和卷柏科相似,用刪去法,不是卷柏科的就是石松。

35.  遠古蕨類特色:

  1. 二叉分枝
  2. 以莖為主
  3. 葉很小如毛
  4. 一個孢子囊很小

36.  遠古蕨類/小葉大莖 vs 近代蕨類/大葉小莖

 

中古蕨類:

37.  中古蕨類:1~2億年前,與松杉柏類森林一起,互相影響與演化,屬演化中期,故都很怪異。如觀音座蓮、筆桶樹、蔓萁、雙扇蕨等。

38.  中古蕨類(全部十六科)台灣有十一科約1~2億年前:瓶爾小草科、觀音座蓮科、紫萁科、裡白科、海金沙科、膜蕨科、蚌殼蕨科、梭欏科、瘤足蕨科、燕尾蕨科、雙扇蕨科。

39.  中古蕨類台灣有十一科:

  1. 瓶爾小草科:孢子囊枝斜叉在葉子上。
  2. 觀音座蓮科:a與b兩科類似蘭花,根較厚,有根菌。

B1.宿存托葉:全世界唯一有托葉的蕨類(葉根部有兩片托葉,葉脫落後,托葉會留著,成為觀音基座。)

B2.葉枕:.有壓力,受水份影響。

B3.迴脈:垂直脈。

B4.齊熟型之孢子囊(vs 漸熟型、混熟型,更能分散風險。近代蕨類為混熟型)

  1. 紫萁科:互補式不等邊兩叉分枝。葉子上之葉脈外綠色取消(綠色葉片or葉肉取消)為孢子囊包圍。(長孢子囊而無葉片)
  2. 裡白科:芒其,假二叉分枝(有兩科,裡白科+海金沙科)。主軸上分叉<羽片<再長出另一組葉。
  3. 海金沙科:側軸上分叉,側軸頂端有休眠芽,一片葉子長全部,具有全世界最長的葉子,只有台灣有。(只有亞熱帶地區才有,但其他亞熱帶地區均為沙漠。)
  4. 膜蕨科:很小,只有一層細胞的葉子,生長濕度須100% 很少看到。生長熱帶山溝谷裡、及霧林帶之樹上。邊邊有小喇叭/孢膜。孢子囊群長在葉片頂端的正邊緣vs長在側邊緣上之鳳尾蕨科。
  5. 蚌殼蕨科:(金狗毛蕨)同膜蕨科,孢子囊群長在葉片頂端的正邊緣vs長在側邊緣上之鳳尾蕨科。日月潭金狗毛蕨/葉片可長大至4m。其他地方均為台灣金狗毛蕨。
  6. 梭欏科:莖很大,如筆桶樹、台灣梭欏、鬼梭欏。
  7. 瘤足蕨科:葉柄呈三角形,霧林帶,同昆蘭樹環境。(特徵:1.根莖短、2.葉叢生、3.葉柄基部宿存、4.葉柄基部橫切呈三角形、5.有翅(wing)向上延伸。)
  8. 燕尾蕨科:一科一屬一種,葉似水龍骨科。(燕尾葉型,分為營養葉與孢子葉。)
  9. 雙扇蕨科:一科一屬二種。

Note:昆蘭樹從身世到構造都有故事,全世界一科一屬(節蜱科畸節蜱屬),只生長在台灣與日本,以台灣數量最多。北歐之格陵蘭發現它的化石,證實冰河時期在歐亞大陸為常見的植物。

40.  近代蕨類:以葉為主,老外稱為真蕨vs遠古蕨類,擬蕨。(但就演化而言,遠古與中古蕨類才是真蕨、而近代蕨類已經過兩次改良,才是擬蕨!)

41.  Fernal Gardon 整個台灣是一座蕨類公園,所以說台灣是蕨類王國。

42.  種植物時最好將原生地之土帶一些同種,有助於植物在新環境的適應。

 

近代蕨類如何在開花植物中競爭:

43.  石葦:水龍骨科近代蕨類,唯二有星狀毛的上下層保水,水份少時會卷曲保水。

44.  蕨類不是寄生,而是著生在其他喬木樹幹上,必須有一套強悍的生存本領,如鳥巢蕨、崖薑蕨、扶石蕨…。

45.  水龍骨科+骨碎補科二者在缺水時會斷尾求生,即葉子會全脫落。

46.  生命會為自己找到出路---電影侏羅記公園片尾名言。

47.  槲蕨&鹿角蕨、崖薑蕨(水龍骨科二屬),具有腐植質收集葉vs成長葉、孢子葉。

48.  生物多樣化:起始概念來自於熱帶雨林,當一種生物出現,會幫助並題供其他更多生物之生存空間。

49.  目前植物演化主流:森林的第一喬木層,中等身材、小葉、厚紙質。

50.  大葉楠:亞熱帶雨林(vs熱帶雨林)獨有,台灣很多,且為台灣特有種,常見大葉楠+山蘇著生。

arrow
arrow

    劉憲宗建築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